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蓝牙版本发展正文
蓝牙版本发展
目前,蓝牙共有6个版本V1.1/1.2/2.0/2.1/3.0/4.0。
1、1.1版本: 传输率约在748~810kb/s,因是早期设计,容易受到同频率之产品所干扰下影响通讯质量。支持Stereo音效的传输要求,但只能够作(单工)方式工作,加上音带频率响应不太足够,并未算是最好之Stereo传输工具。
2、
1.2版本:同样是只有748~810kb/s的传输率,但在加上了(改善Software)抗干扰跳频功能。(太深入之技术理论不再详述!)。支持
Stereo音效的传输要求,但只能够作(单工)方式工作,加上音带频率响应不太足够,并未算是最好之Stereo传输工具。
3、
2.0版本:2.0是1.2的改良提升版,传输率约在1.8M/s~2.1M/s,可以有(双工)的工作方式。即一面作语音通讯,同时亦可以传输档案/高
质素图片,台湾有部份蓝牙Dongle已经有在市面发售,但在手机内有支持蓝牙2.0版本则是很少。蓝牙耳机能够真正使用的亦不多,2.0版本当然也支持
Stereo运作。随后蓝牙2.0版本的芯片,是有机会加入了Stereo译码芯片,则连
A2DP(AdvancedAudioDistributionProfile)也可以不需要了。
4、
2.1版本: 为了改善蓝牙技术存在的问题,蓝牙SIG组织(Special Interest Group)推出了Bluetooth 2.1+EDR
版本的蓝牙技术。改善装置配对流程:以往在连接过程中,需要利用个人识别码来确保连接的安全性,而改进过后的连接方式则是会自动使用数字密码来进行配对与
连接,举例来说,只要在手机选项中选择连接特定装置,在确定之后,手机会自动列出当前环境中可使用的设备,并且自动进行连结;而短距离的配对方面:也具备
了在两个支持蓝牙的手机之间互相进行配对与通讯传输的NFC(Near Field CoMMunication)机制;更佳的省电效果:蓝牙2.1版加
入了Sniff Subrating的功能,透过设定在2个装置之间互相确认讯号的发送间隔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。蓝牙2.1将装置之间相互确认的讯号发
送时间间隔从旧版的0.1秒延长到0.5秒左右,如此可以让蓝牙芯片的工作负载大幅降低,也可让蓝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彻底休眠。根据官方的报告,采用
此技术之后,蓝牙装置在开启蓝牙联机之后的待机时间可以有效延长5倍以上。
5、
3.0版本:2009年4月21日,蓝牙技术联盟(BluetoothSIG)正式颁布了新一代标准规
范"BluetoothCoreSpecificationVersion3.0HighSpeed"(蓝牙核心规范3.0版高速),蓝牙3.0的核心
是"GenericAlternateMAC/PHY"(AMP),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替射频技术,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一任务动态地选择正确射频。最初被
期望用于新规范的技术包括802.11以及UMB,但是新规范中取消了UMB的应用。作为新版规范,蓝牙3.0的传输速度自然会更高,而秘密就在
802.11无线协议上。通过集成"802.11PAL"(协议适应层),蓝牙3.0的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大约24Mbps(即可在需要的时候调用
802.11WI-FI用于实现高速数据传输)。,是蓝牙2.0的八倍,可以轻松用于录像机至高清电视、PC至PMP、UMPC至打印机之间的资料传输。
功耗方面,通过蓝牙3.0高速传送大量数据自然会消耗更多能量,但由于引入了增强电源控制(EPC)机制,再辅以802.11,实际空闲功耗会明显降低,
蓝牙设备的待机耗电问题有望得到初步解决。此外,新的规范还具备通用测试方法(GTM)和单向广播无连接数据(UCD)两项技术,并且包括了一组HCI指
令以获取密钥长度。据称,配备了蓝牙2.1模块的PC理论上可以通过升级固件让蓝牙2.1设备也支持蓝牙3.0。联盟成员已经开始为设备制造商研发蓝牙
3.0解决方案。
6、
4.0版本:蓝牙4.0是2012年发展的最新蓝牙版本,是3.0的升级版本;较3.0版本更省电、成本低、3毫秒低延迟、超长有效连接距离、AES-
128加密等;通常用在蓝牙耳机、蓝牙音箱等设备上。蓝牙4.0将三种规格集一体,包括传统蓝牙技术、高速技术和低耗能技术,与3.0版本相比最大的不同
就是低功耗。“4.0版本的功耗较老版本降低了90%,更省电,”蓝牙技术联盟大中华区技术市务经理吕荣良表示,“随着蓝牙技术由手机、游戏、耳机、便携
电脑和汽车等传统应用领域向物联网、医疗等新领域的扩展,对低功耗的要求会越来越高。4.0版本强化了蓝牙在数据传输上的低功耗性能。”低功耗版本使蓝牙
技术得以延伸到采用钮扣电池供电的一些新兴市场。蓝牙低耗能技术是基于蓝牙低耗能无线技术核心规格的升级版,为开拓钟表、远程控制、医疗保健及运动感应器
等广大新兴市场的应用奠定基础。
PS:转自豆瓣